“父親,我沒有愧對您的期望!”日前,91歲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退休教授陳志遠迎來了他入黨70年的“紅色生日”。早已行動不便的他在眾人攙扶下,顫抖著站了起來,默默地注視著屏幕那頭他一生都未能相見的父親——為革命事業(yè)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烈士的塑像。
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師生的幫助下,陳志遠通過視頻連線,完成了一個特殊的心愿——再次“走進”湖北黃岡陳潭秋故居紀念館,在父親出生的地方,追尋那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用自己70年不變的初心和教書育人的成績,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1896年,陳潭秋出生于湖北黃岡,青年時代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此后,陳潭秋為黨的事業(yè)四處奔波。1933年,黨中央決定讓陳潭秋到中央蘇區(qū)工作。臨行之前,他給老家的三哥、六哥寫了一封“托孤”家書——“我始終是萍蹤浪跡、行止不定的人,幾年來為生活南北奔馳,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這樣的生活,小孩子終成大累……現(xiàn)在又快要生產(chǎn)了。這次生產(chǎn)以后,我們也決定不養(yǎng),準備送托人……”這個被“托孤”的孩子,就是陳志遠。
陳志遠出生兩個多月后,母親徐全直因被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抓捕入獄,次年2月在南京雨花臺犧牲,年僅31歲。在陳志遠10歲那年,陳潭秋犧牲于天山腳下,父子二人未曾見過一面。
“雖然我一生未曾與父親相見,在我母親的懷抱中也僅有2個月零18天,但我從小就受黨的養(yǎng)育,在黨的關(guān)懷下成長。入黨是一生的事業(yè),我常?;貞浧鸶赣H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鞭策我前進的動力?!?1歲的陳志遠聽力下降嚴重,需要依靠助聽器才能交流,手捧師生們送上的“初心禮物”——70年前他的《入黨志愿書》封面復印件,陳志遠大聲地說。
1953年,陳志遠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4年4月14日,讀大一的陳志遠在《入黨志愿書》中鄭重地寫下“準備以一生精力獻力于祖國的歷史事業(yè)”。
大學畢業(yè)后,陳志遠留校任教,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黨總支書記,其間鉆研中國政黨史研究,出版了《中國民主黨派史稿》等一系列重要論著。春風化雨七十載,陳志遠筆耕不輟、初心不改,把滿腔熱血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用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1996年退休后,陳志遠始終關(guān)注青少年的成長,常應邀到大中小學校,向青年人宣講黨史和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他長期擔任兼職組織員,主要負責黨員發(fā)展、黨員教育等工作,常與學生新黨員談心。由于工作突出、成果顯著,2003年,陳志遠榮獲“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身為烈士后代,我一直在黨的光輝下成長、工作。今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將迎來103歲華誕,我年事已高,不能再做什么工作,只想為組織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表達我對黨的忠貞與熱愛?!痹诖蠹业淖⒁曄?,滿頭白發(fā)的陳志遠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向黨組織交納了一萬元“特殊黨費”。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痹陉愄肚锪沂克芟竦摹耙娮C”下,眾人高舉右手,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這一刻,流淌在時間線上的歷史與現(xiàn)實交疊出具象的希望,讓無形的紅色基因在鮮艷黨旗的見證下賡續(xù)綿延。
“父親,今天你兒子入黨70周年,我沒有愧對你的期望。”隔著屏幕深情地望向陳潭秋烈士塑像,陳志遠喃喃地說道。在場師生拿出手機,為這位91歲的老人拍下了這張?zhí)貏e的“人生照片”。(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高雨桐)
陳志遠教授與父親陳潭秋烈士塑像合影 宗琪琪 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