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光明 通訊員 李晗)日前,江西科技學院門匾三韻實踐隊赴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以沉浸式體驗深入探尋客家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思政教育。
“1962年,我第一次注意到門上‘紫氣東來’的字,那磅礴的書法與深邃寓意,給兒時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西省上猶客家門匾習俗守護者呂澤慶家中,他滿懷熱忱地講述了探尋門匾文化的初心與歷程,向隊員分享了“百忍傳家”“詩酒流芳”等門匾故事,講述了門匾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文化價值和活態(tài)路徑。
隨后,隊員們來到了上猶縣文化館、博物館,在“遠古尋蹤”“浴血忠魂”“客家萬象”等展區(qū),感受千年文明對門匾文化的滋養(yǎng)。呂澤慶結合館藏客家門匾實物與歷史文獻,為實踐隊員現(xiàn)場教學。
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歷史記憶,實踐隊開啟了意義非凡的紅色記憶探尋之旅。
清湖村上猶革命史陳列館內,數(shù)字化展陳技術生動再現(xiàn)了上猶地區(qū)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斑@是毛澤東同志率紅軍入贛后,號召河西片區(qū)黨組織發(fā)動的最具影響力的武裝暴動!”在講解員鏗鏘有力的話語中,1930年5月那場驚心動魄的清湖暴動仿佛在眼前重現(xiàn)。館內泛黃的文獻史料、簡陋的武器裝備無不承載著厚重的革命記憶。
實踐隊來到了營前鎮(zhèn)下灣村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大門上鐫刻著的“建立黨組織”“清湖暴動”“營前暴動”“建立蘇維埃政府”四幅歷史浮雕,宛如一部立體的革命史詩在眼前展開。山頂?shù)母锩沂考o念塔面向北方巍然矗立,無聲地訴說著蘇區(qū)人民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隊員們在紀念塔前肅立默哀、鞠躬致敬,緬懷革命先烈。
在上猶縣猶興社區(qū)、梅水鄉(xiāng)園村和營前鎮(zhèn)下灣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一場場“文化課堂”火熱進行。實踐隊員化身“文化使者”,講述一塊塊門匾背后的家風家訓和歷史典故。
此次實踐讓隊員們觸摸非遺根脈,銘記革命歷史。他們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傳承,汲取青春力量。正如隊員姚美君所言:“這趟旅程是穿越千年的‘尋寶’。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不僅是文化的聆聽者,更要做解碼者和傳播者,用青春之筆續(xù)寫新篇章?!?/p>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