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位于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F有中小學生21萬余人,在編教師1.1萬人,年齡在35歲以下教師4500人。2024年,全市通過公費師范生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引進、公開招聘等方式新入職教師262人。
新教師是教育的新生力量,是未來教育的希望。瀏陽市一直十分重視新教師專業(yè)成長,每年都會舉行以暑期集訓與在崗研訓相結合的新教師培訓,幫助他們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技能,提升實踐智慧。具體來說,新教師要快速成長起來,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要增強職業(yè)認同。幫助新入職的教師認識到職業(yè)的重要性,激發(fā)其專業(yè)成長的內在動力。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任,這是多么偉大與光榮的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是一個能夠把實現自己人生理想與追求國家發(fā)展進步融為一體的職業(yè),這樣的事業(yè)更有價值。因此,每一位新教師都要立足本職崗位,用心教書育人,爭做好老師。讓每一所學校都充滿朝氣與詩意,這樣一個區(qū)域的教育就會朝氣蓬勃與詩意盎然。
二要涵養(yǎng)高尚師德。師德師風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每位教師的職業(yè)操守和人格魅力。教師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要做學生的榜樣與引路人,更需要真誠、包容、平等、奉獻、愛心、責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久的激情與永恒的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就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的教師就會有責任感,就會心甘情愿奉獻,就會有教育的一切美好。新教師,更應該去培育自己的仁愛之心。多一點兒換位思考、多一份關愛之情,特別是學校與班級中那些身心異常、家庭特殊的孩子,他們都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更應該被用心關懷??梢哉f,教育成功與教師成長的關鍵就是有沒有愛心。
三要重視課堂教學。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德育的主渠道,學校的一切活動圍繞課堂開展,以教學為中心。上好每一堂課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最重要的職責。新教師應該努力上好第一堂課。這是自己職業(yè)生涯的起點,是在全體學生面前留下的第一印象,關系到自己對教學有沒有信心,也關系到同事、學生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認可。因此要認真研究學情,研究教材,向書本學習,向其他骨干教師學習,多花時間與精力準備,全力做一次精彩的展示。當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應該把構建良好的課堂模式作為自己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夯實自己的學識,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堅定上好課的信心,逐漸形成有自己風格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四要開展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在新教師的成長中至關重要,教育教學與教育研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并不矛盾。新教師應樹立強烈的研究意識。磨刀不誤砍柴工,研究是為了更好的教育教學。教育研究可以讓新教師接觸更多的教育原理,了解更多的問題背景,探索更多的解決方法,促進自己快速地成長。新教師的教育研究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要立足教育教學現狀,多關注教育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小問題、小課題,要注重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避免一開始就關注高深理論,只做大課題。研究是一名教師從教學型老師向學術型老師轉變的標志。
五要主動閱讀學習。閱讀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新教師要有中國視野、世界眼光、學校立場,第一要事就是讀書。閱讀可以夯實專業(yè),培育愛心,涵養(yǎng)師德。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政策和理念不斷變化,學生的身心也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如果我們總以固有的知識與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就有可能南轅北轍、揠苗助長。通過閱讀,可以開闊眼界、提升格局、與時俱進,有的放矢處理好各種問題,實現更高遠的教育目標。讀時政之書,全面掌握教育方針和發(fā)展大勢。讀教育之書,嫻熟運用教育思想與教學策略。還可以讀閑雜之書,比如文學、哲學、娛樂、養(yǎng)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書籍,涵養(yǎng)教育情懷與陽光心態(tài)。
六要堅持教育寫作。教育寫作是新教師走向成功的橋梁。新教師要有意識主動開展教育寫作。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并將其形成書面文字??梢詫憽敖虒W反思”“教育隨筆”“教育敘事”“教育日志”“教育科研”等。蘇霍姆林斯基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他沒有很高的學歷,17歲初中畢業(yè)后,只經過一年的師資培訓班的學習,就當上了農村的小學教師。然而他一生中寫了40本書,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供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新教師不僅要養(yǎng)成教育寫作的習慣,還要克服困難堅持寫下去。即使你寫的東西不一定能帶來及時的回報,但這也是你思維的碩果、智慧的結晶。寫的時間長了,不僅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會讓你對教育有新的思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系湖南省瀏陽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1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