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如何建立學術成果本土轉化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5-03-19 作者:劉愛生 黃英 來源:中國教育報

  面對“全球出版—地方失聲”,應建立學術成果本土轉化機制,破解精品佳作“墻外開花墻內不香”的困局

  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統(tǒng)計,2023年我國學者在人文社科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fā)文44050篇,覆蓋政治、經濟、法律等50余個學科,其中逾六成發(fā)表于海外平臺。

  這些成果因語言壁壘、出版壟斷及傳播渠道限制,未能有效反哺國內學術生態(tài)。面對這種“全球出版—地方失聲”的悖論,如何建立學術成果本土轉化機制,破解精品佳作“墻外開花墻內不香”的困局?

  在筆者看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四方聯動。

  在國家層面,樹立學術自信。我們要構建中國特色的高校學術評價體系,在雙向突破中尋求平衡。一方面,破除對SSCI索引的路徑依賴,建立國際發(fā)表與本土價值的辯證認知,避免學術評價陷入“以刊評文”的異化窠臼。另一方面,強化問題導向研究范式,引導學者深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真問題,將學術話語權牢牢錨定在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軌道上。

  在學校層面,完善學術評價機制。首先,建立“創(chuàng)新維度—社會效度”雙軌制,通過量化SSCI影響因子與質性社會貢獻值的動態(tài)平衡算法,消解期刊崇拜的制度性慣性。其次,擴展評價對象范疇,將所有的學術刊物納入統(tǒng)一質量監(jiān)測網絡。再次,完善同行評議制度,推行代表作同行雙盲評審制,建立覆蓋全國的一級學科專家動態(tài)數據庫,不斷提高同行評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期刊層面,建立健全審稿和用稿機制。首先,完善審稿制度。嚴格執(zhí)行“三審三?!绷鞒蹋源_保審稿過程公正、透明。審稿的所有記錄應長期保存,確保可追溯、可核查,從而加強對審稿全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其次,建立問責機制。針對審稿中出現的違規(guī)情況,應明確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再次,完善反饋機制。審稿結束后,應及時向作者反饋審稿意見,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反饋意見應具體、詳盡,既要指出論文的優(yōu)點,也要明確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杜絕使用模板化、籠統(tǒng)的拒稿措辭,讓作者清晰了解審稿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時間節(jié)點,進一步提高審稿過程的透明度。這有助于增強作者的信任感,提升其對期刊的滿意度。

  在引文數據庫層面,構建動態(tài)分級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容機制。鑒于“以刊評文”現象短期難破,且核心期刊論文數量下降與人文社科學者數量上升形成反差,應認真考慮《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容。實際上,許多“普通刊物”質量已逼近核心期刊,擴容并非以犧牲質量為代價。構建動態(tài)分級的擴容機制,既可緩解學術發(fā)表“內卷”,又能讓更多人文社科成果得以留存,從根本上扭轉“被動出海”的學術候鳥現象。

  (作者劉愛生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研究院教授,黃英系金華教育學院講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9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