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戰(zhàn)與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5-03-20 作者:呂良燕 來源:中國教育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fā)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切實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統籌政策與制度、學科與人才、技術與環(huán)境,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從“補短板”走向“體系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絕非增設幾門課程、配備幾名教師即可實現,而是需要一場觸及教育本質的系統性變革。

  心理健康教育現實圖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自2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來,心理健康課程已納入國家課程標準?!缎袆佑媱潯芬螅?025年,全國中小學應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存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輕視和誤解,部分家長和學生存在“病恥感”,不愿意或無法理性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要解決顯性的資源配置問題和隱性的價值認知沖突問題,須從教育生態(tài)重構的高度進行系統性破題。

  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多維挑戰(zhàn)

  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推進過程中,資源配置不均衡、專業(yè)師資短缺、課程建設缺乏系統性和存在社會認知屏障等問題,導致教育效果難以保障。

  一是區(qū)域教育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均衡。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重點中學,通常配備多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擁有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設備和設施。在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存在心理健康教師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心理輔導室設備簡陋閑置等現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補足。此外,在專業(yè)服務能力層面,發(fā)達地區(qū)學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危機三級預警系統。教育數字化的發(fā)展為縮小東中西部差距提供了路徑。

  二是專業(yè)師資短缺。我國約有90萬名持證心理咨詢師,但僅有3萬至4萬人從事專兼職心理咨詢工作,超過90%的持證者未從業(yè)。這種專業(yè)人才的缺乏,影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進程。同時,心理健康教師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不占優(yōu)勢,職業(yè)發(fā)展通道不暢,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專業(yè)成長。

  三是課程建設缺乏系統性。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體系上存在“四重四輕”的問題,即重視危機干預而輕視發(fā)展性教育、重視知識傳授而輕視體驗實踐、重視個體咨詢而輕視環(huán)境營造、重視學校單方面行動而輕視家校協同。這種傾向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教材編寫應統一標準,與時俱進改編部分教材內容,與當代青少年的情感認知相契合。解決這些問題,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學生日常生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四是社會認知存在誤解和偏見。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一些錯誤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心理健康服務的有效開展。許多學生在面對心理困擾時,傾向于選擇在網絡上匿名咨詢,而不愿意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幫助。家長群體在面對孩子心理問題時往往處于過度焦慮和輕視漠視兩個極端。此外,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學生心理篩查和監(jiān)測重視不足,僅將其視作管理手段。不同主體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誤解和偏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在實際操作中面臨重重困難,亟須全社會共同努力,提升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營造支持性環(huán)境。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態(tài)

  為突破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面臨的瓶頸,亟須從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通過建立多元化師資培養(yǎng)體系、構建階梯式課程體系、打造智慧化支持平臺、構建家校社協同機制,彌補現有資源和認知上的缺口,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發(fā)展。

  建立多元化師資培養(yǎng)體系。為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短缺問題,應構建“培養(yǎng)—輸送—留存”全鏈條機制。建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定向培養(yǎng)計劃,在師范院校擴大公費師范生招生規(guī)模。建立“1+X”證書制度,允許班主任、德育教師通過專業(yè)培訓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資質。推動醫(yī)療機構與學校建立人才共享機制,試點相關科室醫(yī)師定期駐校制度。

  構建階梯式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發(fā)展—預防—干預”三級目標,建立學段銜接的內容體系。小學階段側重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通過心理劇、團體游戲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心理韌性。初高中階段側重加強生命教育和抗挫訓練,開發(fā)職業(yè)體驗、社會實景模擬等課程。高等教育階段要重點關注紓解學生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學?!合怠嗉墶奚帷彼募夘A警網絡。

  打造智慧化支持平臺。數字技術為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壁壘提供了新路徑??商剿鹘ㄔO國家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開發(fā)虛擬仿真心理咨詢室、人工智能心理陪伴機器人等智能工具。建立心理健康大數據平臺,通過學業(yè)表現、行為數據等多維度分析實現早期預警。推廣“云上心育”模式,使偏遠地區(qū)學生也能獲得專業(yè)支持。

  構建家校社協同機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打破校園圍墻,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商剿鹘⒓议L心理課堂學分制,將家庭教育指導納入社區(qū)服務體系。推動醫(yī)療機構開設學生心理門診綠色通道,建立“學?!t(yī)院”轉介機制。鼓勵企業(yè)參與心理服務,通過游戲化設計幫助用戶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全社會也應提升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形成重視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文化自覺。

 ?。ㄗ髡呦当本┙逃茖W研究院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0日 第0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