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 首頁>檢索頁>當前

    又見海菜花開

    ——記“高原明珠”守護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孔海南

    發(fā)布時間:2025-04-22 作者:本報記者 梁丹 任朝霞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孔海南教授在櫻花樹下為學生講思政課。學校供圖

      ■“洱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久久為功’,單靠一個人、一輩子干不完這件事。只有一代代的年輕人前赴后繼,才能真正守得洱海水清月明?!?/strong>

      ■“將自己的人生設計與祖國的明天、民族的發(fā)展、社會的需求聯(lián)系在一起,一輩子都不會后悔?!?/strong>

      4月,洱海澄碧,一朵朵有著鵝黃花蕊的潔白小花,輕柔游弋在清澈的水面上,遠遠望去,猶如點點繁星。

      水清則花盛,水污則花敗。這種被稱為水質風向標的“清流精靈”,是我國特有的瀕危水生植物——海菜花。從“芳蹤難覓”到再次隨波蕩漾,海菜花在洱海的一度消失又重現(xiàn),見證了一個當代版“老人與?!钡墓适?。

      在這個故事里,有一位老教授數(shù)十年如一日扎根洱海畔、守護水清月明的初心不改,有他誨人不倦帶領師生接棒治水的執(zhí)著堅守,更有他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默默奉獻。

      他就是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洱海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2024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孔海南。

      逐夢“水下森林”

      “洱海對我來講,是29年前看到時一眼留下的印象,它是夢幻的,也是深邃的?!?996年,孔海南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身份第一次到洱??疾?。乘船來到湖心,孔海南滿眼看到的是清澈的洱海里水草根根分明,這些沉水植物能從湖底一直長到湖面。

      作為國際湖泊富營養(yǎng)化研究治理領域的資深專家,他到過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著名湖泊。而這片十幾平方公里的“水下森林”,還是深深地震撼了孔海南,洱海的景象讓他終生難忘。

      “或許是這次考察經歷,將我的畢生科學研究與洱海保護聯(lián)系在一起?!睆?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洱海不斷遭受湖水富營養(yǎng)化侵襲,兩次大規(guī)模藍藻暴發(fā)……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孔海南總是憂心忡忡。2000年,年過半百的孔海南再也坐不住了,他辭去海外高薪的研究工作,回到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成了該校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引進的第一位“海歸”教授。

      立足中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他與國內一批專家一道,提議設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2006年,水專項獲得通過,圍繞“三河、三湖、一海、一江、一庫”等重點流域展開水污染控制與水環(huán)境保護的綜合治理,其中的“一海”就是洱海,而重大專項洱海項目負責人的重任也落到了孔海南身上。

      洱海項目啟動時,孔海南已經年滿56歲。由于患有房顫型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孔海南并不適合到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長期居住和工作。

      “全國大型湖泊中有95%和洱海類似,都屬于富營養(yǎng)化初期。因此,洱海的經驗、處理模式,能適用于更多湖泊的治理?!睉阎盎謴驮鷳B(tài)湖泊”的急切心情,孔海南毅然選擇了克服困難,擔起這份重任。

      為了減少高血壓發(fā)病概率,他自制低鹽清淡的三餐飲食,腕間總戴著可以隨時監(jiān)測心血管系統(tǒng)的手環(huán)……洱海項目實施的十多年里,孔海南堅持每年駐守洱海200多天,日均3萬步考察洱海周邊的每個村落、每條河流。

      3年攻堅、5年實踐、10年積累……終于,孔海南帶領團隊讓曾因過度開發(fā)不堪重負的洱海,逐步重現(xiàn)“母親湖”的風采。

      2018年,一度消失的海菜花又在洱海盛開了。回憶起那一幕,孔海南依舊心潮澎湃:“海菜花在湖面盛開,我們數(shù)了數(shù),有十幾二十顆了。這意味著,洱海恢復了,當時我真的連眼淚都掉出來了?!?/p>

      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營養(yǎng)價值的生態(tài)產品,海菜花還有經濟價值,每畝利潤可達7000元。在洱海項目中,孔海南和團隊提出將科研攻關與政府管理、湖泊治理和扶貧發(fā)展相融合的生態(tài)工程治理新模式,不僅成功將洱海源頭地域水質控制在三類水以上,也讓當?shù)剞r民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

      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稱為“全國湖泊治理的生態(tài)樣本”,被列為國家水專項重大標志性成果,還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表彰為“洱海保護模式”,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從教室到洱海

      只要回到洱海旁的家中,孔海南每天都要從陽臺上用一臺望遠鏡瞭望洱海全景:“我把這臺天文望遠鏡改造了,湖面要是有什么綠藻、藍藻的話都能看得見?!?/p>

      透過望遠鏡的鏡頭,他還常常能看見上海交通大學新一代治水人的忙碌身影。

      從2006年在洱海邊租農戶院子做實驗,到2014年學校與云南省政府、大理州政府共同建設成立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十幾年來,一批又一批師生把課堂從教室搬到了洱海邊。

      “我們團隊有個傳統(tǒng),我們的研究人員、研究設施一定在現(xiàn)場,我們的學生也是在現(xiàn)場上課。”孔海南常說,“要住在研究對象的旁邊,我們才能夠每天觀測到我們的研究對象。”

      “大理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對我們外地學生有很大吸引力?!?009年,還在攻讀研究生的沈劍,跟隨孔海南和導師王欣澤第一次來到了洱海。如果說一見傾心是與洱海的浪漫邂逅,那么,只有長時間駐扎才能真正感受到洱海研究的不易。

      清晨出海,日暮而歸,在一天內對洱海34個采樣點完成采樣;為了節(jié)省時間,盡量不喝水,只在中午短暫靠岸下船吃飯;完成采樣后,直奔研究院連夜完成采樣數(shù)據(jù)檢測分析……這是師生們每周生活的一個小小切片。

      “用自己實測得來的第一手數(shù)據(jù)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是交大人的習慣傳承和實踐堅守。”扎根洱海十多年,孔海南的助手、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的皮膚已經被高原日光曬得黝黑,他在洱海邊考察時,常常被當作當?shù)卮迕瘛?/p>

      如今,王欣澤接過孔海南手中的接力棒,帶領團隊堅持長期在洱海第一線開展工作,每年有300多天都留在大理。

      王欣澤介紹,在學生培養(yǎng)中,孔海南注重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工程研究為手段,將學生培養(yǎng)與解決實際環(huán)境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能力。

      “在洱海保護研究的實踐中磨礪自己、培養(yǎng)新人?!比缃?,王欣澤也是這樣做的。

      2011年,仝欣楠考上了王欣澤的研究生,還沒開學,她便被帶到了大理。

      “在這里,只要是有價值、有作用的研究,都會很快被應用,能獲得很大成就感。”攻讀碩士和博士階段,仝欣楠依托洱海研究陸續(xù)完成了人工濕地脫氮、抗生素對人工濕地脫氮的影響等課題。

      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把實驗室里的研究應用到洱海治理中。十余年來,團隊師生共計1000余人次駐守一線,共完成野外樣品采集3萬余次,分析水質指標16萬余次,形成了60余項專利技術,畢業(yè)學生中有一大批選擇了扎根基層。

      更清澈的夢

      孔海南深知,洱海的綜合保護治理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yè)。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正式獲批建設云南洱海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觀測科學研究站。根據(jù)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需要在洱海流域再進行10年以上的長期野外觀測與研究。

      “為了長久保護洱海,我們建立了野外觀測站,有了平臺,我想我們最需要的還是人才?!?0歲那年,孔海南拿出自己的積蓄200萬元,聯(lián)合中國水環(huán)境集團共同發(fā)起設立了“洱海保護人才教育基金”,用于鼓勵并資助年輕學子成為洱海保護的后繼人才。

      “我一個人這一輩子干不完這件事,也不后悔只干了這件事?!笨缀D戏磸蛷娬{,“洱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久久為功’,單靠一個人、一輩子干不完這件事。只有一代代的年輕人前赴后繼,才能真正守得洱海水清明月。”

      退休后的孔海南,也從沒有停下他的腳步。新生課堂、新進教師講堂、大思政課堂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三十余年求學、研究的親身經歷勉勵交大學子和青年教師樹立與時代同向、與祖國同行的理想信念,在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

      在他的感召下,無數(shù)青年學子選擇到西部建功立業(yè),劉智卓同學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在新生入學時聽到孔海南教授治理洱海的故事后,劉智卓在專業(yè)分流時毅然選擇了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大學期間,他還創(chuàng)立了學生“綠格公益團”,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奔赴騰格里沙漠,累計制作麥草方格上萬個,固定黃沙千余畝。大學畢業(yè)后,劉智卓選擇奔赴孔海南教授堅守的洱海之畔,成了大理洱源的一名“西部計劃”支教團成員。

      為了讓更多的師生“關心洱海、情系大理”,上海交通大學將滬滇情誼的鮮活教材融入“大思政課”。

      2020年5月,大理州洱源縣與大理大學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贈60棵滇櫻花樹苗和10棵云南早櫻花成樹。15米長的冷鏈車開了4天4夜,跨越了1800公里的滇櫻花樹運抵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qū),組成了一座“大理滇櫻園”。

      2021年2月,孔海南又將滇西洱海特有的珍稀瀕危水生植物海菜花,移植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qū)南蘇園,打造了一個近20平方米的“微型洱?!?,兩個月后海菜花漫開,呈現(xiàn)了異地移植的奇跡。

      滇櫻花和海菜花在上海交大校園“盛開”,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份跨越山海的滬滇情誼在師生中傳遞、涌動。

      2023年9月,師生們原創(chuàng)的校園“大師劇”《海菜花開》上演,孔海南教授及其團隊扎根西南20余載,守護洱海水清花開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舞臺演繹重現(xiàn)。

      南蘇園,櫻花下,有著42年黨齡的孔海南對著青年師生,再次說起了那句他常說的話:“將自己的人生設計與祖國的明天、民族的發(fā)展、社會的需求聯(lián)系在一起,一輩子都不會后悔?!?/p>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22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 網 媒
    • 紙 媒
    • 微 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