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美育課程改革是促進學校美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具有美育勝任力的教師是保障學校美育工作有效推進的核心力量。因此,提高學生的美育素養(yǎng)和美育能力,是曲阜師范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教育部門“卓越中學教師培養(yǎng)計劃”實施高校,學校長期以來將美育課程改革與卓越教師培養(yǎng)深度融合,以培養(yǎng)具有美育勝任力的卓越教師為目標,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師范院校美育課程改革之路。
立足辦學定位
明確“三維三力”育人目標
曲阜師范大學立足本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師范特色,緊扣卓越教師人才培養(yǎng)定位,確立了“思政+素養(yǎng)+能力”“三維”共進、“引領力+支撐力+教育力”“三力”并舉的育人目標,為中小學培養(yǎng)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高度文化自信、較高藝術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能夠勝任學校美育工作的卓越教師。以思政教育樹牢方向,熔鑄理想信念,完善人格修養(yǎng),涵養(yǎng)師德師風,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yǎng)美育引領力;以素養(yǎng)教育筑實基礎,厚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培養(yǎng)美育支撐力;以能力教育蓄積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力、表現力、創(chuàng)作力、教學力,培養(yǎng)美育教育力。
立足體系建設
構建“三融三通三進”課程群
曲阜師范大學推動“美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思政”三大元素有機融合和“理論課、技能課、實踐課”三大形式有效貫通,構建“基礎課、特色課、學科課”三大類型“共進”的美育課程體系。全面融合審美知識技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思政元素,除傳統的理論課外,學校還開設了誦讀、戲劇、書法等技能課程,并創(chuàng)新性地把體驗、創(chuàng)演、學校美育教學設計等納入教學內容。既有概論和鑒賞類基礎通識課程,也有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師范教育特色的課程,如“孔子射藝”“孔子雅樂”“中華經典誦讀”等課程。同時實施課程美育,開設“心理電影鑒賞”“古譜詩詞創(chuàng)作與演唱”“健美與塑身”等學科類課程。學校把美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學生必須完成2個學分、36學時,形成了由8門基礎課程、20余門特色課程、50余門學科課程組成的“大美育”課程群。
立足核心素養(yǎng)
探索“三法并舉”教學方法
曲阜師范大學以“美育勝任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任務,以“先進的美育理念、豐富的美育知識、優(yōu)異的美育能力”為培養(yǎng)重點,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設“沉浸式、合作式、項目式”課堂,突出“體驗性、實踐性、浸潤性”,達到課堂教學與自主探究、審美體驗與審美創(chuàng)造、學習傳承與弘揚創(chuàng)新的統一。采用沉浸式教學法,使學生在體驗中增強審美感受力和鑒賞力。運用團隊合作法開展探究活動,促進協作能力和互助學習能力的提升。運用項目法,按照學生個性差異、結合基礎教育實際制定個性化任務,形成任務驅動的學習機制,促進學生美育能力成長,培養(yǎng)能用審美知識、技能解決美育和藝術問題的美育工作者與教育者。如在“中華經典誦讀”課程中,“誦讀活動設計”和“經典課本劇創(chuàng)作”“誦讀教學設計”等板塊,緊扣基礎教育實際,有效提高了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立足協同育人
夯實“三大支撐”資源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師資支撐。突破專業(yè)壁壘,跨學科、多領域整合校內外優(yōu)質師資,建成精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美育教學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大教學研究力度,夯實內容資源支撐。制定教學大綱,研發(fā)教學課件,撰寫教案講義,建設教材資源庫;收集整理各類藝術經典作品,建設鑒賞資料庫;收集整理學校美育工作的成功做法,建設學校美育案例庫。整合校內外力量,夯實實踐平臺支撐。充分利用教育部門師德師風建設基地(中國教師博物館)、雅樂研究中心、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等校內平臺開辟實踐基地;依托校外文化遺產、藝術團體、中小學等建設校外實踐基地;利用“智慧樹”等在線資源建設線上平臺,形成美育合力。
經過不斷的改革探索,曲阜師范大學美育課程特色優(yōu)勢日益凸顯,教學質量優(yōu)良,育人成效顯著。建成國家一流課程5門、省級一流課程15門和3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獲批10余項國家社科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以及10余項省級教改課題。話劇作品入選教育部門高校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美育工作案例多次獲得教育部門和省級表彰,學校獲評山東省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單位。學生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榮譽,在山東省師范類高校學生從業(yè)技能大賽中多次獲得團體金獎。畢業(yè)生得到中小學校的普遍好評,逐步成長為學校美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學校美育成果在多所學校推廣應用,并被多家權威媒體關注報道,獲得良好社會反響。
?。ㄔ?nbsp;沈秀清 王軍)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