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元化、高質量的師資供給體系,或可實現(xiàn)“教師減負”與“課后服務提質”的雙贏局面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發(fā)文介紹“課后服務與教師負擔情況調查”,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在課后服務實施方面,目前不少學校確實存在師資供給不足的問題,主要依靠本校教師開展課后服務。這種較為單一的師資來源模式容易導致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教師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內容增加;二是受限于教師專業(yè)結構,課后服務課程的多樣性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如何破解這一現(xiàn)實難題?拓展學校課后服務師資來源,構建多元化、高質量的師資供給體系,或可實現(xiàn)“教師減負”與“課后服務提質”的雙贏局面。
從政策依據(jù)方面來看,自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發(fā)布以來,國家持續(xù)完善課后服務政策體系。2024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工作方案》,進一步強調社會資源單位與學校建立工作對接機制,為課后服務等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這些政策為學校課后服務引入校外優(yōu)質教師資源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在具體實踐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蓮囊韵滤膫€方面著手,推動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積極引進公立校外教育機構教師資源。學??膳c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立校外教育機構建立協(xié)同育人聯(lián)盟,擴大課后服務師資隊伍、豐富課后服務內容。一是引進公立校外教育機構的專業(yè)師資和特色課程資源;二是組建聯(lián)合教研團隊,開發(fā)特色化、體系化的課后服務課程;三是完善校內外教師培訓機制,增強教師的課后服務能力;四是建立校外教育機構教師課后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體驗。
規(guī)范引入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學校應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引進人員資格審查機制,對其教師資格、專業(yè)資質等進行重點核查;應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學生滿意度調查,強化對培訓機構師資的過程監(jiān)管,并健全退出管理機制。
合理聘用課后服務校外兼職教師。其一,建立課后服務校外兼職教師資源庫。吸納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等加入。其二,做好聘用管理。聘用前需嚴格審核資質,加強崗前培訓,明確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同時,加強課后服務過程管理,注重多元評價,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探索其他課后服務師資補充渠道。一方面,學??山Y合實際,建立家長志愿者課后服務師資庫,挖掘有專業(yè)特長的家長積極參與課后服務活動。另一方面,積極與高校、企業(yè)、社區(qū)等合作,開展志愿服務項目。例如,鼓勵師范生通過實習實訓參與課后服務,邀請企業(yè)科研與管理等人才進校園,整合社區(qū)文化場館人才資源等。
引入校外優(yōu)質師資參與學校課后服務,需要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更加具體的專項指導意見,在師資管理、經(jīng)費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推動形成“政府引導、部門聯(lián)動、學校主導、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課后服務教師供給來源新格局。
?。ㄗ髡呦凳锥紟煼洞髮W教育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0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