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教師張瓊在合肥八中教授課程。 安徽大學供圖
安徽大學教師白琳為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小學一年級學生授課。
近日,安徽大學聯(lián)合合肥市教育局舉辦“合肥市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優(yōu)秀教學案例評選競賽”,全市50余所中小學300余名教師參賽,評選出優(yōu)秀案例70個,每個案例均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個學段。
如何搭建一座課程思政的“立交橋”?針對機制障礙破除、跨學段貫通策略等痛難點問題,安徽大學和省內中小學建立常態(tài)化、貫通式教研合作,開展了一場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融合實驗”。
項目驅動:課程教研一體推進
新學期伊始,在合肥八中高二年級長鑫科創(chuàng)班里,一堂“五顏六色的世界——配合物晶體場理論”課程火熱開場。
課程由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瓊與合肥八中化學教師馬善恒共同打造,課程內容瞄準高中物理課、化學課與大學理工類基礎課之間的知識斷聯(lián)處。
“不知道學生在高中階段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容易讓我在大學課堂上感到沒底。”有了這番困惑,2019年起,張瓊和馬善恒合作搭建課程教研一體通道。
截至目前,兩人已共同研發(fā)“五顏六色的世界——配合物晶體場理論”等多門系統(tǒng)思政課程。這些課程融合了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知識,彌補了高中到大學相關知識間的斷聯(lián)。
2023年起,安徽大學相繼與省內50余所中小學建立合作機制,通過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在學科領域一對一結對方式,共同以課題形式開展大中小學課程思政研究,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和學科知識一體化的溝通銜接。
大學教師負責案例開發(fā),包括案例選題、設計思路、教學目標、內容設置等,并通過說課、分享案例的背景信息等,充分研討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和解決方案。中小學教師則根據(jù)教學實踐和學生特點,探討如何在課堂中有效運用案例,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包括案例內容的調整、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等,達到思政教育的目標。
課例研發(fā):知識能力學段貫通
從知識點有機銜接,到思政目標跨學段貫通……在聯(lián)合教研模式下,各學段教師感到收獲頗豐。
“一體教研讓我感知到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能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對應學段教學?!卑不沾髮W教師劉金培坦言自己執(zhí)教多年的本科課程“統(tǒng)計學”一下子多了“課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的明晰感。
劉金培的結對對象是合肥一六八中學數(shù)學教師孟夢、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初中數(shù)學教師從勁和小學數(shù)學教師王珊珊。來自大學、高中、初中、小學的4位教師,依據(jù)“十八洞村2013年至2020年連續(xù)8年的居民收入和人均年支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躍升”這一思政素材,圍繞大學“統(tǒng)計學”課程和高中數(shù)學課程中“一元線性回歸”知識點、初中和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平均數(shù)”知識點分別展開課例編寫。
除了知識的有序連接,貫穿于大中小學課程的思政理念更是彼此互為支撐,共生共長。讓中小學教師更感振奮的是,大學教師的教研融入,讓學科前沿熱點能夠更加“絲滑”地融入自己的教學體系。產業(yè)合作案例、最新科研動態(tài)等,經由共同教研翻譯成學科語言,成為中小學課堂中的鮮活案例。
尋找答案:育人要求無縫銜接
“希望以此做一場實驗?!卑不沾髮W教務處處長李學俊對改革有著深遠的期盼,“當前,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存在割裂狀態(tài),學生高考前后常經歷著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狀態(tài)和考核機制?!?/p>
從學科知識的一體性來貫通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是一個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抓手。在李學俊看來,這是由高校的教務主管部門來主導此項改革的原因所在。“我們自己也從中受益良多?!崩顚W俊表示,高校課程該怎么設置、問題在哪、如何改革等關鍵性問題,也在這場改革中找到了答案。
同樣的振奮感也發(fā)生在高中校園內。新學期,合肥一中瑤海校區(qū)生物教師孫曉方與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方杰共同研發(fā)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核心內容思政結構體系終于落了地。
“凝聚心血,問題導向,前瞻視角?!睂O曉方略帶自豪,“任何一名高中生物教師都可以據(jù)此圖譜找到高中生物課程核心章節(jié)的思政嵌入點,具備很好的可復制性和參照性,這給我的生物課增加了活力,更為學校整個生物學科組教研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教學參照?!?/p>
“未來,大學、高中、初中、小學都可以納入到我們一體教研的范式中,知識的一體性之外,更有立德樹人這一核心落點從孩童到青年時期的一體貫穿?!痹诜浇艿恼雇?,記者看到這場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融合實驗”正徐徐展開,蓬勃生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2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