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中學學生在“智慧課堂”上學習。
周南中學享有“泰安球王”的美譽,女排隊多年來蟬聯湖南省中學生各項排球比賽冠軍。學校供圖
2023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指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計’、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國家統一制定的育人‘藍圖’細化為地方和學校的育人‘施工圖’”。
在湖南長沙,有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學——周南中學,正以課程育人的創(chuàng)新實踐呼應著新時代育人的新要求。這所由革命教育家朱劍凡于1905年毀家興學創(chuàng)辦的學校,秉承“三心”(自治心、公共心、進取心)教育理念,建立起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讓立德樹人從理念走向實踐,實現“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綻放”的教育目標。
紅色鑄魂:構建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周南中學擁有120年辦學歷史,曾培養(yǎng)出向警予、蔡暢、楊開慧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被譽為“女革命家搖籃”。這里還曾是毛澤東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營地,新民學會19位女會員中有14位來自周南(時為“周南女中”),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學校的血脈之中?;谶@一獨特優(yōu)勢,學校將紅色思政課程建設作為課程體系的核心與靈魂,構建起“課堂浸潤—文化熏陶—實踐體驗”三位一體的紅色育人模式。
學校不僅高質量實施國家思政課程,還開發(fā)了《毛澤東與周南中學》《周南精神 光耀百年》等系列校本思政讀本,開設“紅色周南·思政大講堂”,定期向學生宣講周南革命先輩故事,讓思政教育具象化、本土化。一名高二學生在學習后感言:“通過這些讀本,革命先輩不再只是歷史書中的名字,而是曾經與我們走在同一片校園里的學長學姐,他們的理想與選擇變得如此真實可感?!?/p>
學校精心建設紅色周南校園文化:建設名人廣場,讓革命先輩的雕塑伴隨學生成長;設立紅色周南文化長廊,讓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設置朗讀亭,學生可自主選擇紅色經典篇目配樂朗讀;校廣播站每天至少播放兩首紅色歌曲,讓紅歌環(huán)繞在校園里;利用課間十分鐘,唱響紅色旋律,讓學生在旋律中感受音樂力量。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紅色種子生根發(fā)芽,革命教育如春風化雨,滋養(yǎng)學子心靈,紅色文化可視可感,紅色精神悄然成長。
最具特色的是學校的紅色實踐課程。湖南是“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熱土,學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開展紅色研學課程,與毛澤東故居、新民學會舊址等共建教育基地,開發(fā)了“湘籍革命家成長軌跡”研學路線,開展“我的韶山行”“尋訪周南革命先輩”等研學活動。學生們沿著青年毛澤東和周南革命先輩的革命足跡,邊走邊學邊思考,在實景實地中理解革命理想的形成過程。沉浸式、體驗式的思政教育,有效解決了傳統思政教育中理論灌輸與情感認同脫節(jié)的問題,實現了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多元賦能:建設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選修課程體系
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學校大力推進校本選修課程建設,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形成了“基礎夯實、領域寬廣、層次分明”的校本課程體系。
學校依托教師特長和本地資源,開發(fā)了人文素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藝術審美、健康體育、實踐活動、生活技能等六大系列近百門校本選修課,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選講”“千古一夢聊紅樓”等課程開發(fā),讓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樹立文化自信;通過“生涯人物面對面”“學生公司”等課程開發(fā),拓展學生對職業(yè)的認知和體驗;邀請非遺傳承人來校開設“剪紙藝術”“曲藝快板”“皮影藝術”“捏面人”等課程,讓學生在沉浸式的學習和體驗活動中感受非遺魅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這些課程不是簡單的興趣小組活動,而是納入正式課程管理體系,實行走班上課、學分管理。每學期初,學校會舉辦課程博覽會,各科教師展示課程內容,學生根據興趣和發(fā)展規(guī)劃自主選擇。這種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了學習內驅力。2025年8月,由周南中學四名學生組成的參賽團隊攜人工智能發(fā)明作品“海上風電場風電葉片智能預警保護系統”在第十一屆國際發(fā)明展覽會暨“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技能發(fā)展與技術創(chuàng)新大賽上榮獲銀獎。其中一名獲獎學生說:“是學校的人工智能選修課激發(fā)了我的興趣愛好,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三下午的選修課時間,我能追隨自己的興趣學習,這種感覺很棒?!?/p>
校本課程的建設也推動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們從單純的課程實施者轉變?yōu)檎n程開發(fā)者和研究者,專業(y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學校教師自主開發(fā)了《化學與生活》《生活與數學》《延伸的語文》《藝術的數學》《預見—生涯》等系列校本教材,其中《化學與生活》榮獲省校本教材開發(fā)一等獎,實現了教與學的雙向賦能。
特色育人:打造“共性基礎+個性特色”的民族教育與國防教育課程
作為內地新疆高中班辦班學校和青少年航空學校承辦學校,周南中學的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民族教育與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構建了“共性基礎+個性特色”的特色課程,促進各族學生共同成長,培育未來空天人才。
學校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的同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面向少數民族學生設計了一套包含“周末校園文化”課程、“湖湘氣韻文化”課程、“民族傳統文化”課程、“湘疆歷史文化”課程等在內的特色課程。以民族教育為主題,學校開設了系列講座,如“剪不斷的湘疆情”“趣說湖南少數民族”“湖南紅色地理”“中國民族政策”等;開設校本選修課,如“另一半中國史”“中國少數民族風俗”等;組織“湘疆少年手拉手”活動,舉辦民族文化節(jié),既尊重和保護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又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幫助新疆學生更好地適應內地學習生活。來自新疆喀什的學生古麗說:“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p>
對于航空實驗班學生,學校不斷完善育人機制,立足湖湘文化,傳承周南精神,探索出以“五有”課程為抓手的育人體系,即把航空實驗班學生培養(yǎng)成為“信念有根、擔當有為、遵紀有度、心中有光、團結有愛”的空天少年。學校構建了“文化基礎+軍事素養(yǎng)+航空特色”的課程體系,在保證文化課質量的前提下,增設國防教育、軍事體育、航空理論、模擬飛行等特色課程,與空軍航空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合作開發(fā)教材,聘請校外專家授課,組織野外生存訓練、軍營體驗等活動,早期培育飛行學員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
自2015年承辦青少年航空學校以來,學校為空軍航空大學輸送了大批空軍飛行學員,平均出飛率位列全國16所青航校第一,2025年出飛率更是創(chuàng)歷史新高,向空軍航空大學輸送了40名空軍飛行學員,其中3名學生被錄取為空軍航空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yǎng)的“雙學籍”飛行學員。
民族教育與國防教育特色課程育人體系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國家培養(yǎng)了特殊人才,也豐富了學校課程建設的內涵,體現了一所歷史名校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周南中學將繼續(xù)深化課程改革,不斷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這片曾經孕育革命精神的紅色土地,正在用課程的力量,塑造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ㄗ髡呦甸L沙市周南中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2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