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轉變認知,尊重發(fā)展方向,改進管理方式——

呵護幼師中的“他”

發(fā)布時間:2020-08-30 作者:彭解華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去年,我園引進了3名男性免費師范生。相對于一名男幼師的“孤獨”,3名男幼師的同時登場,馬上引起了大家的議論:“男幼師可是鳳毛麟角,肯定更受領導器重,發(fā)展空間更大……”事實上,這幾名男幼師對自己即將從事的事業(yè)并不樂觀:“我們好多師哥因為各種原因跳槽了,待下去的也悄無聲息了……面對那么多女老師,他們瞬間被淹沒了,我們對未來很擔心!”確實,他們的擔憂非常符合當下男幼師隊伍的實際,“邊緣化”“留不住”“低效能”是其生存常態(tài)。我園這樣一個“三人行”隊伍又會有怎樣的發(fā)展軌跡呢?

3名男幼師,人數(shù)較少,進行專門的研培管理,成本太高難以持續(xù),但他們的發(fā)展卻一點不能忽視。為及時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心理需求、發(fā)展困惑并提供支持,我們對他們進行了追蹤式管理。這一年里,我們采用訪談、問卷、沙龍等形式,通過追蹤3名男幼師身邊的人(配班教師、保育員和家長)和男幼師自己,多維度了解他們的情況,并適時調整培養(yǎng)和管理方式。

一年的實踐探索大大提高了3名男幼師的活力,增加了他們的職業(yè)幸福感、融入感、主體感和成就感。當然,我們也發(fā)現(xiàn),除了工資待遇這個因素外,身份被邊緣化、專業(yè)發(fā)展定位被動、缺乏針對性的培養(yǎng)路徑,成了影響這3名男幼師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當然,這些應該也是影響大部分男幼師發(fā)展的因素。如果能有針對性地調整這些因素,或許會大大提升男幼師團隊的穩(wěn)定性和積極性。

角色認同從邊緣化向主流化轉變

多次與3名男幼師交流,我們逐漸意識到,在幼兒園里,男幼師被同行“差別對待”是較普遍的現(xiàn)象,這也使他們的身份被日漸邊緣化了。

在隨訪記錄里,3名男幼師就“吐槽”了他們被“多欺少”的經歷,遭遇被“表決”、含沙射影的揶揄等。比如,“你是領導的寵兒,幼兒園的門面”,“大家舉手表決,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等。

類似的話題他們多次提及。或許女教師并無惡意,這些話也多是隨口一說,但的確給男幼師造成了困擾。長此以往,在這種“多對少”的局面下,作為當事人的男幼師,心里會很不舒服。

因此,作為幼兒園管理層,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問題:要讓全體教師認同男幼師的獨特性與重要性,激發(fā)女教師對異性同行的尊重,首先體現(xiàn)在“言語表達”上。

首先,行政管理層需明確確立男幼師的主體地位。可通過政治學習、業(yè)務培訓的機會,向教師闡述政府層面推進“男幼師培育”的政策要義;可以通過專題沙龍,開展“如何與異性同行交流”“幼兒需要的別樣引領”等話題研討,相互啟發(fā),達成共識;還可邀請有異性配班經歷的教師,講講自己的故事。只有引導教師客觀、公正看待男幼師,保持合理的“言語”距離,才能幫助男幼師回歸集體,確立自己的主體認同。

其次,調動年級組長、骨干等威信度高的教師“穿針引線”,營造尊重友愛的團隊文化。相對來說,幼兒園的骨干成員待人接物更成熟穩(wěn)重,職業(yè)敏感度也更高,發(fā)動其在同事之間的調和作用,效果更好。

男幼師A在一次交流反饋中就真誠表達了對某老師的感謝,他說:“因為她的引導,同事們對我越來越平等了,凡事不再‘綁架’我,而是征詢我的建議。我越來越愛我的年級組了?!?/P>

專業(yè)發(fā)展從他設特長型向內設綜合型轉變

幼兒園習慣從性別特點或園所需求出發(fā),為男幼師定制特色崗位,例如,樂動老師、“金箍棒老師”“E博士”等。可事實上,每名男幼師對自己的興趣和職業(yè)方向都有相應的理解和定位,并不是所有人都對體育或科學感興趣。例如,男幼師C就覺得自己天生能當“爸爸”,他很喜歡給女孩梳辮子。因此,男幼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應從“他設特長型”向“內設綜合型”轉變。

關于男幼師的專業(yè)方向,幼兒園要尊重其自我評估與規(guī)劃,同時創(chuàng)設條件和平臺,鞭策他們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不斷提升水平。

要尊重男幼師自我發(fā)展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讓男幼師有機會全面了解幼兒園工作。雖說保教合一是幼師專業(yè)綜合性的體現(xiàn),但進入幼兒園后,因擔心男幼師“粗手粗腳”不會做、擔心家長有顧慮、女童避嫌等問題,配班女教師和保育員一般會全權承擔起保育責任,而男幼師只需承擔教育部分的責任。長此以往,男幼師很難真正建立起對幼教工作的全面認知和情感,女教師也覺得壓力大。因此,建議新入職1—3年的男幼師全面帶班。幼兒園可通過設崗選崗、聘請搭檔、申請班級等形式,給予男幼師更多自主選擇權,也可讓教師自行商議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合作不憋屈”。

培養(yǎng)管理由從眾式向自主式轉變

男幼師群體人數(shù)不多,因此,對于他們的培訓,通常缺少針對性,都是把他們和女教師放在一個群體中進行培養(yǎng)。缺乏歸屬感和成就感是他們對培訓的直觀感受。比如,男幼師A希望建立男教師聯(lián)盟,有專門的系統(tǒng)培訓,男幼師C希望有更大的展示舞臺等。他們不希望被淹沒在女性群體里,而是渴望在穩(wěn)步發(fā)展的同時突破自我?;诖?,男幼師的培養(yǎng)管理就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而應該從“從眾式”向“自主式”轉變。

在規(guī)范中循序漸進。很多男幼師進園就脫離班級,從事電教、體能教育等專職工作。這種刻板的管理方式并不符合他們的發(fā)展目標。一方面會造成根基不穩(wěn)。男幼師只有進班,才能真正踐行幼師專業(yè)標準,通過和孩子、家長互動,逐步領悟學前教育的真諦。另一方面會影響男幼師建立職業(yè)歸屬感。只有扎扎實實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男幼師對職業(yè)的情感和情緒體驗才深刻,才能真正建立起職業(yè)信仰和認同。因此,男幼師進園后應先安心扎根于班級管理工作,再循序漸進地向前發(fā)展。

支持男幼師自主成長。男幼師精力充沛,決策力、行動力都很強。對于這樣一個活躍的群體,如果在培訓層面沒有可行的途徑,不如把發(fā)展重心下移,賦予他們更多的實踐探索權,充分挖掘他們的自主意識。例如,我園3名男幼師自己策劃,發(fā)布招募函,成立了“超級寶貝”體能成長營。在他們的帶領下,園所形成了一股自主研學、愉悅共進的新風向。

男幼師是一股幼教新力量,為幼教人員結構提供了性別補償。他們既可能被眾多女性“淹沒”,也可能形成鲇魚效應,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成為激發(fā)團隊結構轉變的新生力量,而這需要幼兒園主動承擔起培養(yǎng)職責。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新區(qū)普善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3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