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
在吉林,有這樣一堂以“奮斗”為主題的思政課,它不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室里,而是以電視欄目的形式,透過青春尋訪人的視角,尋訪學校的各個角落,乃至工廠車間、田間地頭,以“學生講、老師談、書記說”的新穎形式,展現當代大學生的奮斗經歷和火熱青春。
這是一檔由中共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吉林省教育廳主辦,吉林教育電視臺、吉林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聯合承辦的面向全省學生的思政類電視理論欄目——“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
突出主題,呈現身邊人身邊事
“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圍繞“奮斗”這個大主題,每一期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青春綻放”“追光逐夢 星辰大海”“發(fā)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高校作為和青年擔當”……
“我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時代脈搏,認真提煉每一期的主題。”吉林教育電視臺副臺長王俏說,“這樣每一期都形成一個關鍵詞,像第五期的‘鑄牢’,第六期的‘新質生產力’,圍繞這些關鍵詞,來反映新時代大學生追求夢想的火熱實踐和肩負使命的勇氣擔當?!?/P>
吉林是東北抗日聯軍創(chuàng)建地、東北解放戰(zhàn)爭發(fā)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是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搖籃、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搖籃、中國人民航空事業(yè)的搖籃,這“三地三搖籃”是吉林這片熱土的紅色標識。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怎樣理解并傳承紅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延邊大學給出了答案。
在“青春同行 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課中,延邊大學“紅石榴”紅色文化傳承發(fā)展調研團的實踐調研報告榮獲“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賽一等獎。成員之一的學生關鈁元說出了心里話:“在‘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的紅色延邊,‘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一直深深扎根在各族同胞心里。我們有責任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建設美好邊疆?!?/P>
“‘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變換了思政教育的‘打開方式’,用身邊的奮斗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提升了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毖舆叴髮W一位思政課教師說。
豐富形式,生動講述入腦入心
“現在是早晨5點,隨著早晨巡塘工作的進行,小院又要開始忙碌充實的一天了!”在“稻田里的青春答卷”一課中,來自吉林農業(yè)大學的王文進這樣開始介紹自己的團隊生活。
2022年,吉林農業(yè)大學稻漁科技小院被評為“最美科技小院”。在老師的帶領下,稻漁綜合種養(yǎng)項目也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王文進表示,要在這廣闊的大地課堂上,在這火熱的鄉(xiāng)村振興生產一線,努力寫好吉林農業(yè)大學“科技小院”師生共同的青春答卷。
通過學生講、老師談、書記說,多側面、多角度呈現青年學生的火熱青春,反映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擔當,讓一個個案例和形象生動豐富起來。
在“追光逐夢 星辰大?!币徽n中,長春理工大學的同學自發(fā)組成一個小小的社會實踐團,去長光衛(wèi)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看“吉林一號”,尋找來自天空的啟迪。
“我從小就向往浩瀚的星空,期待這次活動讓我能離天空、離我的夢更近一些!”長春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學生林佳旺興奮地說。
在“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中展現的,除了追光逐夢的渴望,還有克服困難的艱辛。
“最折磨人的是,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地重復實驗,然后一遍一遍地出現各種問題。”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長春理工大學學生林偉鳴回憶他們參加競賽的難忘經歷。
“其實科研就是這樣,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實踐??蒲惺强嗟?,可一旦有了成果之后,一切就都是甜的?!遍L春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專業(yè)指導教師朱一峰說。
“以往的思政課,我們都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而大思政課堂通過電視節(jié)目的方式呈現,有畫面、有聲音、有現場、有訪談,讓我們跟隨尋訪人的鏡頭,逐步深入,更直觀、生動,讓我們深受感染?!遍L春理工大學的一名學生說。
貼近學生,既接地氣又有新意
“如何在網絡時代做好思政教育?我們認為必須貼近學生,滿足他們移動閱讀、碎片化閱讀的需要,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打造高光的‘思政時刻’。”吉林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處處長楊延秋說。
“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每期10分鐘,每期都有一個或兩個案例,短小精悍,既有對學生火熱實踐的尋訪和記錄,也有對奮斗精神的理解與思考,更有對當代青年追求光榮與夢想的鼓勵與期許,可以滿足大學生刷短視頻、碎片化閱讀的學習需求。
“這種大思政課堂展現給我們的既有科技小院的支農大學生、實驗室的研究生,還有社會實踐團、舞蹈團的成員,參加比賽的大學生……讓我們能夠直觀感受不同大學生的火熱青春,感受榜樣的無窮力量。”長春人文學院的一名大學生說。
“‘奮斗有我’大思政課堂貼近大學生,透過青春尋訪人的視角,利用電視欄目進行創(chuàng)新性表達、大眾化傳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激發(fā)廣大青年學子努力成長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遍L春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元禮娜說。
“我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靈活采取‘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等教學方法,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不斷提升大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睏钛忧锉硎?,“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推進高校思政課程與媒體的深度對接,以廣播電視的生動表達,以接地氣、有新意、有趣味的節(jié)目內容,講透理論精髓、樹牢中國自信,促進高校學生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力量,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P>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