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筆者調任至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王元小學,擔任副校長職務。履職報到時我發(fā)現,學校坐落在鄉(xiāng)野村落之中,校園三面被層疊綿延的農田所環(huán)抱。當時學校正面臨生源銳減帶來的挑戰(zhàn),班級學生數減少,學生互動效能弱化現象日益凸顯。于是我思考:基于小班化教學背景,是否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高效、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近兩年來,學校進行了如下探索。
創(chuàng)新晨讀趣潤童心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晨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聯合鎮(zhèn)區(qū)域教育共同體骨干教師研發(fā)了覆蓋各學段的階梯式誦讀課程體系,通過“云端錄播+教師指導”雙軌模式,每日清晨以《三字經》《笠翁對韻》等蒙學經典浸潤童心,用《沁園春·雪》《少年中國說》等革命詩文激蕩少年志氣。
針對鄉(xiāng)村小學班額小、讀書聲量不足的現狀,教師適時調用希沃白板早讀模式中的音浪小球工具,靈動的畫面有效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朗讀熱情。同時,教師借助情境化晨讀打破傳統(tǒng)跟讀的枯燥模式,通過“古詩接龍擂臺賽”“角色扮演誦經典”等趣味形式,讓學生在《四時田園雜興》的吟詠中化身采桑稚子,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演繹里體悟處世智慧。瑯瑯書聲伴著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實時評價,正悄然重塑著鄉(xiāng)村學生敢發(fā)聲、會表達的文化自信。
量化積分描繪成長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要“更新教育評價觀念”“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方法”,這為教育評價改革注入了新動能。學校傳統(tǒng)的小組積分表雖能通過可視化符號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但其“一刀切”的群體性評價難以精準捕捉個體成長軌跡。如今,為促進小班化教學,教師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設計了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評價項目,對每個學生課堂上的紀律表現、學習效果進行真實、客觀的評價,形成量化積分累積考核評價體系。一學期結束時,以小組和個人獲取的積分兌換獎狀和獎品。小積分、大用途,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
分層教學精準育人
新課標強調教師需通過過程性評價,提升自主命題能力,從經驗型轉向科學化。這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題海戰(zhàn)術”,建立起“診斷—反饋—優(yōu)化”的動態(tài)評估機制。在小班化教學的背景下,學校教師借助“門口易測”“睿智云”等線上學習平臺和智能監(jiān)控軟件,精準分析每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針對不同個體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學習套餐,實現分層教學。如今,學校還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利用豆包、DeepSeek、即夢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依據學科課標及學科特點設計、制作出課堂互動小游戲,從而強化學習的趣味性及針對性,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學質量。
?。ㄗ髡呦到K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王元小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