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用好抗戰(zhàn)遺存 做好愛國主義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5-07-11 作者:楊秦廣 來源:中國教育報

  ■用好抗戰(zhàn)遺存進行研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尤其需要端正態(tài)度,掌握利用抗戰(zhàn)遺存進行研學的基本方法

  ■在研學過程中,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這個重點

  為了扎實做好學校暑假研學工作,近日,濟南一些學校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活動總體安排,經過田野調查發(fā)現許多抗戰(zhàn)遺存。這些散落民間的抗戰(zhàn)遺存,作為承載民族集體記憶的重要歷史見證物,記錄著抗擊侵略的感人事跡與宏大歷史圖景,無疑是學校暑假研學的一筆寶貴財富,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極其難得的鮮活教材。

  抗戰(zhàn)遺存一般是指中華民族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過程中留下的具有歷史、文化、教育或紀念價值的遺產,主要包括具有抗戰(zhàn)意義的重要故居、舊址、紀念設施等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存,具有研究價值的重要檔案、圖書、聲像等文獻資料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存。然而,有些抗戰(zhàn)遺存仍然散落在田野或者民間,缺乏系統的登記;有些抗戰(zhàn)遺存寂寞塵封,缺乏立體的呈現。這些亟待調查、整理、挖掘的抗戰(zhàn)遺存為學校暑假研學提供了一座難得的富礦。

  要增強學生對抗戰(zhàn)遺存的保護和利用意識。銘記歷史,離不開喚起記憶的歷史遺存。那些曾經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兒女,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英雄事跡和偉大精神卻已經深深融入到抗戰(zhàn)遺存之中??梢試L試邀請抗日老英雄代表出席暑假研學動員會,請他們現身講述自己親歷的動人故事。這種基于親歷者口述歷史的教育方式,是引導青少年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感悟人民群眾偉大力量的生動實踐,更是建構歷史認知、培育家國情懷的有效路徑。學生現場聆聽抗戰(zhàn)故事,感受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能夠激勵他們爭做抗戰(zhàn)歷史的銘記者、維護者、研究者和傳播者。

  要引導學生學習利用抗戰(zhàn)遺存進行研學的基本方法。嚴格地講,研學是一門學問,它有明確的目標、主題、內容,還要有研學的具體方法、步驟和成果。依托抗戰(zhàn)遺存的研學應遵循項目式學習理念,強調探究性、實踐性與協作性,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接觸歷史遺存這一“物”的媒介,深入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人”的斗爭史,實現認識從感性向理性的飛躍。當下,中小學暑假研學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科學的設計、嚴密的組織和科學的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導致不少研學流于形式,有些僅僅是到旅游景點打卡拍照而已。用好抗戰(zhàn)遺存進行研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尤其需要端正態(tài)度,掌握利用抗戰(zhàn)遺存進行研學的基本方法。要跟學生討論、選擇和確定一個研學題目。題目應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原則,聚焦具體問題,具備可操作性,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要引導學生制定一個具有學術規(guī)范性的研學計劃,明確研究問題、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及預期成果。同時,要指導學生掌握文獻檢索、田野調查、口述訪談、實物分析等基礎研究方法,做好研學各個方面的學術準備。農村基層學校還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長等具體情況,劃分成研學小組,確定指導教師和組長,制定研學公約,明確紀律和安全要求,確保研學順利進行。

  在研學過程中,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這個重點??箲?zhàn)遺存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不論是抗戰(zhàn)遺跡,還是抗戰(zhàn)故事;不論是物質遺產還是非物質遺產,件件都富有寶貴的教育價值,關鍵在于如何在研學中用好這筆資源。應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具體化。要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認識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所代表的歷史前進方向。每一件抗戰(zhàn)文物背后都是一段中國軍民浴血抗日的歷史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物質文化研究方法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脈絡、社會關聯與精神內涵,特別是其中蘊含的軍民團結、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并進行系統記錄與闡釋。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尋訪參加過、見證過抗戰(zhàn)的老人,對這些歷史見證人逐個進行訪談,整理撰寫成抗戰(zhàn)故事。教師可結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壯士》等抗戰(zhàn)經典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寫好愛國故事,讓學生在調查、訪談和寫作中,激發(fā)愛國之情,增強報國之志。

  要做好研學評價,用好研學成果。暑假研學結束后,可舉辦一次抗戰(zhàn)遺存研學成果報告會,本著“自下而上、層層推薦”的原則,從小組到班級,再從級部到學校,層層開好研學成果分享會,評選出研學優(yōu)秀成果和研學先進個人。請研學先進個人介紹研學成果,分享研學經驗。舉辦一次抗戰(zhàn)遺存研學成果展,按照調研報告、攝影繪畫、故事創(chuàng)作等板塊,選擇優(yōu)秀作品在學校文化長廊中展出。在此基礎上,系統梳理、整合研學成果,嘗試整理編輯一本適合學生閱讀的校本讀物。這本讀物應體現學術嚴謹性與教育普及性的結合,以故事的形式科學、生動地展現抗戰(zhàn)歷史,著重揭示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等核心價值觀,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歷史認同感。同學們讀著自己通過研學匯集的讀物,成就感和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學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墻報、文化長廊等宣傳平臺,加大對抗戰(zhàn)遺存研學成果的宣傳力度,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關于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的號召,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ㄗ髡呦瞪綎|省濟南市南山西營街道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1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