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 近日,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舉辦的“關注生活體驗,喚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調(diào)》新書分享會”在京召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檀傳寶教授、澳門城市大學教務長兼教育學院院長李樹英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三帆中學朝陽學校李建文校長、教育科學出版社學術著作編輯部主任劉明堂副編審等專家,圍繞運用教育現(xiàn)象學方法、關注教育生活體驗,同與會的教師和學生分享了該書的閱讀體會。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黨委副書記劉立在致辭中介紹,在教育學部成立十周年之際,在北師大著力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教育學部著力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本著提高學生學術素養(yǎng),鼓勵廣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目的,教育學部與教育科學出版社合作舉辦“關注生活體驗,喚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調(diào)》新書分享會”。教育科學出版社是我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學術出版機構(gòu),希望雙方加強合作,將更多教育精品好書、前沿教育理論傳遞給同學們,提高專業(yè)閱讀的品質(zhì)。
教育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鄭豪杰在致辭中說,在教育研究領域,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運用現(xiàn)象學理論和方法的先驅(qū),其思想在學術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科學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范梅南教授的《生活體驗研究》《兒童的秘密》《教學機智》《實踐現(xiàn)象學》等一系列著作,對我國教育現(xiàn)象學研究發(fā)揮了有益作用。由馬克斯·范梅南教授和李樹英教授合著的《教育的情調(diào)》,是一部具有獨特人文氣質(zhì)的、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的著作,值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和家長認真研讀?!督逃那檎{(diào)》啟發(fā)人們帶著敏感、機智和愛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揭示了教育學是一門復雜而細膩的學問,她告訴人們,應當從生活體驗出發(fā)去把握教育的智慧,對豐富多樣的教育情境、意義保持敏銳的觸覺。
《教育的情調(diào)》作者之一,李樹英教授以“重新尋找教育生活的體驗:教育的情調(diào)與智慧”為主題,向大家介紹了本書的寫作背景、教育現(xiàn)象學的人文視角與方法、如何理解教育的情調(diào)和意義等內(nèi)容,并通過對書中案例的分析,為大家進一步解釋了教育現(xiàn)象學的內(nèi)涵。李樹英說,教育現(xiàn)象學是教育學中的一個人文科學視角。它關注他人的獨特性和生活體驗。它是一門探討教師(成人)如何與學生(孩子)相處的學問。通過對生活體驗的研究,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與自我,從而更好地相處。教育現(xiàn)象學的教育視角就是讓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去探究、去研究(重新尋找 - to “re-search” )我們的生活體驗,讓我們不斷地反思,從而使我們更為敏感、更加智慧得體地行動。
檀傳寶教授主持專家對話環(huán)節(jié),他和李樹英教授、劉慧教授、李建文校長以及劉明堂副編審向現(xiàn)場讀者分享了閱讀《教育的情調(diào)》的心得體會、研究思考,并與現(xiàn)場讀者進行了交流互動。
檀傳寶教授說,2004年,當代教育現(xiàn)象學重要代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教授范梅南應自己之邀來北京師范大學訪問并發(fā)表演講。這是范梅南教授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也正是這次訪問,直接促成或開啟了一批中國教育學者對教育現(xiàn)象學的長期關注、集中研究。至今回想起來仍然很驕傲。檀教授說,閱讀范梅南、李樹英教授合著的這本《教育的情調(diào)》,可以說是己亥年(2019年)春節(jié)的假期生活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給已作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孩子們”老師的自己諸多珍貴啟發(fā)。第一, 教育與教育愛不可有須臾的分離;第二,教育敏感性與教育機智無比重要;第三,好的教育一定離不開教育學反思。希望閱讀本書的美好體驗能夠超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輻射到更多的人。
劉慧教授說,“情調(diào)”二字很有味道,這就是理解人、理解人的教育的味道所在。我們跟世界的交往具有三種關系:一種是和自己;一種是和人;還有一種是和物。我們最熟悉的是和物的關系,無論是對自然還是人發(fā)明的一切,我們都習慣了去單向度地對待——“我說什么就是什么”“我想什么就是什么”,至于對方我們很少去管。但與人的相處不是“我想什么”,而是關心“他人在想什么”,教育學恰恰就是這樣。《教育的情調(diào)》一書打破了人對物的一種態(tài)度,打破了“我為尊”“我為標準”的想當然,讓我們找到或接近了去觸及孩子真實感受的路徑或真實狀態(tài)。教育之愛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是必須能滿足兒童生命成長的需要。教育現(xiàn)象學最大的魅力在于讓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對孩子的認識突破了對“物“的視角或立場,回歸到“人”。
李建文校長說,從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閱讀體會來說,《教育的情調(diào)》一書中關于現(xiàn)象描述、案例描述背后的分析,讓人非常有帶入感,很多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生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曾經(jīng)思考卻不得其法的困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在工作中很多老師會問,這種教育機智是怎么來的,是天生稟賦還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其實很難描述清楚,但閱讀本書后給了自己很好的啟發(fā)。擁有教育的機智和敏感性,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先天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是教師在進入教育現(xiàn)場后,經(jīng)過反思和不斷學習,讓自己的外在知識形成一種體知后才可能具備的。
劉明堂主任說,很多老師對教育現(xiàn)象學可能只有一種模糊的理解,很難將其解釋清楚,建議大家通過閱讀本書去了解教育現(xiàn)象學。在閱讀中,你會被書中的觀點所觸動,比如書中提到“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教育”。書中還強調(diào)反思、體驗、敏感性、機智等,讀后會讓人對教育現(xiàn)象學有更直觀的體會。從技術的角度去看孩子蘊含著一種危險,而本書為教育研究者、教師、父母帶來另一個視角,讓我們更加重視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會上,教育科學出版社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贈送了《教育的情調(diào)》一書,以此表達對廣大師范生尤其教育專業(yè)學生高品質(zhì)的專業(yè)閱讀的支持。(楊洋)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