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新時代,青春更精彩。正在進行的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學青會”)讓初冬時節(jié)的八桂大地處處綻放著火熱的青春活力。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李輝13日在廣西南寧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屆學青會是一場促進體教融合深入推進的青少年體育盛會,會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體育、喜歡體育、參與體育、從事體育。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李輝13日在廣西南寧接受采訪。
首屆學青會組織有序、精彩紛呈
本屆學青會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360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廣西賽區(qū)17971人,廣西以外賽區(qū)2389人。學青會5日在南寧開幕以來,近1.8萬名青少年運動員相聚廣西,在競技比賽中取得進步,在文化活動中收獲知識,在交流溝通中提升感悟。
李輝介紹說,隨著學青會比賽接近尾聲,從總體情況來看,賽會服務保障周密細致,競賽組織平穩(wěn)有序,大型活動圓滿順利,競賽成績亮點頻頻。
“總體上,這屆學青會是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學青會,是一屆推動體教融合的青少年體育盛會。”李輝說,“通過這次學青會,我相信一定可以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體育、喜歡體育、參與體育、從事體育,推動體教融合、學校體育工作發(fā)展,促進青少年的體質健康?!?/p>
在舉重女子45公斤級比賽中,福建選手徐璐瑩抓舉85公斤平世界紀錄。
李輝介紹,從檢閱、培養(yǎng)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來看,參賽運動員在學青會賽場上頑強拼搏,屢創(chuàng)佳績,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較高的競技水平。據初步統計,截至11月12日晚,首屆學青會已完成805個小項中的695項,有1人1次平1項世界紀錄,7人24次超11項世界青年紀錄,還有不少運動員創(chuàng)造了超、平亞洲紀錄、全國紀錄和全國青年、少年紀錄的成績。
體教融合穩(wěn)步推進、成效顯著
學青會是推動新時代青少年體育改革發(fā)展、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舉措,是檢驗體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臺。
李輝介紹說,從不少在本屆學青會上取得佳績的運動員身上,可以看到體教融合在他們身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舉重女子45公斤級比賽中創(chuàng)造平抓舉世界紀錄好成績的福建選手徐璐瑩,以及在田徑賽場上連奪中學組女子100米、200米兩項金牌,并且奪冠成績均優(yōu)于大學甲乙組冠軍成績的浙江新銳陳妤頡,她們都經歷過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在少體校訓練的成長過程。
陳妤頡(中)在女子200米比賽中。
“這就是體校與優(yōu)質教育資源結合的模式。”李輝說,“目前國內的體校發(fā)展模式有的是自辦文化課,有些是依托優(yōu)質教育資源。但總的來說,趨勢就是要更加重視這些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讓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p>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f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針對體教融合領域多年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諸多針對性措施。
李輝表示,這三年來體教融合推進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體教融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體育界、教育界、社會、家長等各界的高度認可,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青少年兒童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和鼓勵孩子在學校、培訓機構、社會俱樂部學習體育技能,參與健身鍛煉。二是針對一些體教融合領域的難題頑疾,特別是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之間存在的“賽事壁壘”問題,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針對性的措施,比如舉辦已經進入第二屆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以及一些區(qū)域性排球和籃球賽事,讓體教融合首先在賽事的融合上體現出來。第三是很多地方,特別是市、縣兩級職能部門發(fā)揮基層首創(chuàng)精神,在體教融合方面推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做法,為進一步整體推進體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借鑒的思路。
后備人才多元培養(yǎng)、更加開放
本屆學青會上,很多項目中都涌現出實力不俗的少年新星。他們之中很多人已經擁有征戰(zhàn)國內高水平聯賽、甚至是代表國家隊征戰(zhàn)國際大賽的經歷。比如女子排球U18組亞軍濟南隊中的孫虹云,不到16歲就已經開始參加國內最高水平的中國女子排球超級聯賽?;屙椖磕凶油氤毓谲婈悷钤谝粋€多月前的杭州亞運會上,已經登上了最高領獎臺。
11月4日,廣州市選手陳燁在比賽中。他以76.96分獲得冠軍。當日,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滑板男子碗池決賽在廣西北海舉行。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李輝介紹說,從東京奧運會開始,不斷有一些新興運動項目加入奧運會。這些新興項目更多是青年人喜歡并且廣泛參與的運動項目,例如滑板、沖浪、霹靂舞等,這些項目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更加開放多元,更加面向社會。
“這是一個發(fā)展趨勢,其他更多項目的后備人才培養(yǎng)今后也會是更加開放的趨勢。實際上,體教融合的培養(yǎng)模式相對于以前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本身也是一個更開放的表現。今后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充分發(fā)揮體校主陣地作用的同時,還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面向社會、面向學校、面向家庭?!崩钶x說。
“這次學青會更加堅定了我們推進體教融合改革的決心,也更堅定了我們通過學青會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人才,推動我國競技體育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和為國爭光能力、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信心?!保?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6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2em;">新華社記者吳俊寬、林德韌、徐海濤)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